欢迎光临888集团网站

新闻资讯
我为民企办实事丨海丰航运智能仓储物流基地项目:22个月从拿地到全面竣工
发布时间:2025-08-15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在向新向好的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是精准施策、纾困解难的切入点;民营企业家的所思所盼,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所急所需。本报今起推出“我为民企办实事”栏目,记者深入企业一线和车间工地,了解政企、金企携手应对困难挑战、攻坚克难促发展的典型案例,讲述各级各部门及相关机构服务民营企业的成效和故事。

  海丰航运智能仓储物流基地项目负责人孔祥忠:青岛自贸片区工作人员能站在企业角度为我们服务,专业的护航让企业感受到了这里营商环境的温度。我们争取从投产首年起就实现稳定税收贡献。

  早落地、早竣工、早投产,是每个项目的最大愿望,也是政府服务企业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压缩办理时限、提高办事效率上,政务服务永无止境。

  青岛自贸片区淮河东路以南、龙岗山路以西,在紧邻胶黄铁路的地块上,最近矗立起一座高度足有40米的“大个头”建筑——海丰航运智能仓储物流基地项目。

  传统的集装箱堆场一般采用“堆五过六”作业方式,通过设备将集装箱堆叠至‌5层高,高度一般在18米左右。作为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重点项目、青岛市重点项目,海丰航运智能仓储物流基地项目打造全国首个立体集装箱空箱停车库,可以将集装箱堆到11层,全天24小时运营,效能可达传统堆场的2.5倍。

  集装箱堆叠高度翻倍的同时,带来了极大的施工难度。项目方青岛新海丰国际航运物流有限公司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让项目负责人孔祥忠没想到的是,这场“持久战”比预想的要短得多。7月31日,在拿地开工22个月后,项目就通过了竣工验收,并拿到了不动产权证。

  时间就是金钱。早一天竣工,就是少一天成本,就能早一天投入生产,对企业来说是最实在的红利。回溯海丰航运智能仓储物流基地项目建设过程,青岛自贸片区的助力加速贯穿全程。

  这个“加速度”从审批环节就开始了。2023年9月,项目方提供规划设计方案,并对施工图审查、建设资金保障等方面作出承诺,通过土地“带方案出让”、“承诺制”审批方式,突破了用地审批与工程许可“材料齐全才能动工”的传统模式,将“等待期”变成了“加速期”。

  而在此之前,青岛自贸片区航运物流部业务主任刘嘉琪就已经介入,开始提供管家式服务。涉及用地准入问题,协助对接相关部门开展项目评分和指导;达到供地条件后,为“带方案出让”细化研究整体设计方案……“企业刚来时往往一头雾水,很多事项不知道该找谁、怎么办。我们就来协助协调、帮助跟进推动,减少他们的时间成本和沟通成本。”刘嘉琪说。

  项目建设过程中,恰逢青岛入选第三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可以获得补助资金奖励。刘嘉琪与同事主动梳理政策、指导协助企业申报,海丰项目最终成功入选,获得扶持资金3000多万元,有效缓解了项目资金压力。

  海丰航运智能仓储物流基地项目占地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建筑高度40米左右,钢结构最大跨度45米,更大的困难还在具体施工上。

  “项目主要的施工难度,一是需要大吨位履带吊;二是建筑高大的同时要求误差小到0.1毫米,校正难度大;三是焊接质量要求高,须通过工艺评定来验证。”青岛自贸片区规划建设一部业务主任王君全程跟踪项目建设过程,对施工难点如数家珍。

  针对这些难点,王君所在的部门建立“一对一”全流程服务机制,通过跨部门协同与现场督办保障进度,与供电部门、相关街道办事处等反复沟通,保障了项目快速推进。

  竣工验收阶段,工作人员更是全程驻点、无缝对接,高效指导材料整理与流程办理,创新推行线上线下同步审批应对千余份资料,为竣工备案极速办结赢得了时间。

  正是在这种全方面支持保障下,海丰项目得以快速竣工。“这一‘加速度’背后,是青岛自贸片区‘亲商、重商、安商、富商’一流营商环境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青岛自贸片区工作人员想在企业前、跑在企业前的最佳诠释。”孔祥忠说。

  “验收即拿证”,为项目扫清了快速投产的关键障碍,也让企业信心十足。海丰航运智能仓储物流基地项目正争取早日投产,打造集信息化、自动化于一体的绿色立体式无人智能集装箱中转中心。(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凯)888集团官网入口